第100回 建奇勳節度還朝 傳大寶中宗覆位 (8)
關燈
小
中
大
落魄的廖老二,問道:“怎麽了,你嚇成這個樣子?”
“小路,你是不是存心叫我看啊,真他媽惡心!”廖老二撫著脖子,像是要吐了的樣子。
“你到底看到什麽了,別跟我說廢話!”我心急道。
廖老二面對著我,背對著身後的人,咽了一口唾沫才告訴我,那兩個人根本不是活人。他們穿著壽衣,全身高度腐爛,已經膨脹得全身變形了。石門後彌漫了灰色霧氣,其實是從腐屍裏散出來的屍氣,難怪聞了會暈倒。廖老兒還誇自己,幸虧他把石門推開,要不我們倆早就成了陪葬品了。
我聽廖老二誇誇其談,很想去看個究竟,可又走不動。石廊又不是墓穴,怎麽會有死人,總不會那兩個死人自己爬到這裏吧。忽然,我想起王橋道人的金身也移動過,心底就冒出一絲寒意。難道仙洞裏的死人都有生命,還能隨便走動,不受陰陽控制。我剛有這個想法,視線的餘角竟看到長廊裏的雕塑動了。
“廖老二,你快去看看,剛才雕塑動了!”我著急地把這個發現告訴廖老二。
可是,廖老二卻不肯信:“你又耍我了,這些雕塑又沒有生命,怎麽可能動,你是不是老花眼了?”
“我的眼睛好得狠,怎麽會看走眼,絕對錯不了。”我堅持道。
廖老二拗不過我,無奈道:“那你說,剛才是哪個雕塑動了,我去瞧瞧。”
我剛才是用餘光瞥見的,只記得是左邊那排的雕塑動了,卻看不出是哪個雕塑動了。石門後兩排都有雕塑,他們都全身武裝,猶如守衛仙洞的士兵。我越看越心寒,這些雕塑都和真人一樣的大小,且栩栩如生,萬一真能活動,他們手上的兵器都能夠殺死我們一百次了。
廖老二一連“唉”了好幾聲,不情願地走過去,漫不經心地檢查雕塑。我總覺得雕塑手上的兵刃會隨時朝廖老二看下來,於是就叫他小心一點兒,可他卻不領情地哼了哼。當廖老二走到左排第五個雕塑時,腳步就停下來了,他狐疑地湊近一看,雕塑手上的斧頭就猛地砸了下來。
我駭然地大叫小心,廖老二眼疾手快地空手入白刃,硬是把大斧頭擋住。那雕塑忽然就活了,眼看斧頭沒能取了廖老二的小命,他就用力地廖老二推向另一面雕塑。對面的雕塑都被他們撞得東歪西倒,我看到廖老二堅持不住了,於是趕緊瘸著腿去幫忙。我疼得厲害,此刻也顧不了形象,大喊大叫地朝廝打的兩人沖過去。
我剛蹣跚地跑過去,馬上就聞到活雕塑身上很臭,屎都比他身上的味道香。廖老二已經被活雕塑用斧頭壓在地上了,我兩手抓住活雕塑的肩膀,使勁地把他扳開。活雕塑惱了,他掙脫廖老二的手,狠狠地將他砸暈。接著,活雕塑立刻轉身朝我揮舞斧頭,我手無寸鐵,看了看旁邊的雕塑都拿著武器,索性就奪下一把利劍對劈。
活雕塑其實和人長得一樣,但他的頭發已經淩亂不堪,比王橋道人的好要長。那些頭發可能早就白了,但因為頭發長期不洗,所以染了很多泥巴,就跟滾過淤泥的馬尾巴一樣。他的兩眼呆滯,皮膚幹皺,可力氣大得出奇。我剛才去抓他肩膀,碰到他皮膚時,都感覺不到一點溫度。這要不是鬼,就是一個怪人,仙洞裏又怎麽會留下這種鬼怪呢。
廖老二還昏迷在地上,或者躺在地上裝死,我的左腳很疼,還沒能抵抗一分鐘,手裏的兵器就被對方的斧頭給打飛了。我心說乖乖,這老人家比鬼還可怕,難怪守夜人要逃出去,原來石門後有這麽生猛的惡鬼。我一時分神,這老鬼就撲上來,好在他已經丟開了斧頭,只是用雙手掐住我的脖子。
老鬼心狠手辣,根本不給我還手的餘地,掐得我氣都喘不過來了。我咿呀咿呀地想喊救命,那老鬼就朝我呼氣,他口裏的氣熏得我最後的力氣都沒了。看到我束手就擒,老鬼竟開心地大笑,但沒有說過一個字,這讓我懷疑鬼可能不會講人話。
這時,我的頭越來越重,可借著丟在地上的手電,居然發現老鬼的嘴裏只有一小半截舌頭——他的舌頭被人剪掉了!
卷五《蒙頂神香》09.紙衣
陽赤山!
望著掐住我脖子的老鬼,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裏的念頭就是這個名字——神秘失蹤的茶王。陽赤山如果活到現在,歲數就攀到90多歲了,老鬼也是一副近百歲的模樣,會不會是同一個人。老鬼雖老,力氣卻大得出奇,我無法動彈,都快口吐白沫了。我剛要翻白眼,老鬼幹枯的雙手就松開了,並倒在地上。
我痛苦地咳嗽著,睜開眼睛看了看,廖老二正緊握手電,大喘粗氣地望著我。原來這王八蛋剛才是真的在裝死,等老鬼一心要掐死,他就偷偷地爬起來,用已經壞掉的手電打暈老鬼。說來諷刺,廖老二發狠地朝老鬼頭猛敲,壞掉的手電竟然又能照明了。盡管這招有點損,但我沒計較,好歹廖老二救了我一命。
我撿起自己的手電,捏開昏迷老鬼的嘴,往裏一照,然後說:“你看,這老鬼沒有舌頭,大概被人割掉了。”
“我操他娘的,剛才差點嚇死我,幸虧我急中生智,想起遇到黑熊要裝死。”廖老二還處於驚慌的狀態,沒有聽見我的話。
我提高了音調:“餵,廖老二,你別嘮叨了,快找根繩子把老鬼綁起來。萬一他醒了,我們就治不住他了。”
廖老二又廢話了幾句,並去檢查了其他雕塑,以防還有活人假扮雕塑。我擔心老鬼會隨時醒過來,於是就催廖老二動作利索點,先別去看其他雕塑了。可我們進來時,沒料到會遇到這個老鬼,因此誰也沒準備繩子。我不願意動腦筋了,索性解開皮帶,把老鬼的雙手放綁,免得他又瞎折騰。
我將老鬼綁好,再把他翻過來,端詳他的面相。廖老二也很驚訝,這老鬼恐怕是個瘋子,要麽就真的是鬼。我撥開老鬼淩亂的長發,心說山洞裏怎麽會有此人,莫非林家人在茶場裏的秘密不止一個?可惜老鬼的臉上沒寫名字,我也沒見過陽赤山本人,除非祖父活過來,否則我認不出老鬼的真實身份。
祖父在佛海遇到陽赤山,他接過殘經就逃走了,之後陽赤山是否被英國人抓去,又或者成功地逃脫了,祖父都沒有親眼見到。我疑惑地望著老鬼,癱坐在地上,甚至把左腳的疼痛都忘記了。廖老二把石廊搜索了幾次,沒有發現活人,他才放心地和我一起坐下。
屁股還沒坐熱,廖老二就對我說:“石廊盡頭有扇虛掩的門,我沒敢打開,不過後面好像沒動靜。”
我聽了就用手電照過去,那扇石門也刻了璇璣圖,和前一扇一模一樣,那副千古謎圖肯定不是裝飾那麽簡單。剛才和老鬼惡鬥,我的腳傷又加重了,除非單腳跳著走,不然根本站不起來。因此,我就無奈地坐在地上,沒有心思去想石門後會不會又是一道門,或者林紅巖就坐在後面。
廖老二這時才關心地問:“小路,你的腳怎麽樣了,還能走嗎?”
我苦惱道:“你這不是廢話嘛,我要還能走,還會傻乎乎地坐在這裏?”
廖老二心生好奇,撩起我的褲腳,看了後就嚴肅地說:“你的腳腫得跟蘿蔔一樣,我看還是先出去吧,拖延了時間,可能會殘廢。”
“你嚇唬我啊?”我後怕地問。
其實,我剛才就想到這個問題了,在武漢第一次受傷時,醫生就說過覆原不宜劇烈運動,否則會導致殘廢。受傷一年後,我每次走路急了,左腳踝總能聽到“咯吱咯吱”的聲音。這一次又受傷,即便不會殘廢,我也必須養傷數月才能恢覆。如果林紅巖現在出現,將所知一並相告,那我也不能馬上起程去尋找深山大宅,除非木清香願意等我。
一想到木清香可能只身前往,不願意浪費幾個月的時間等待,我就不願意繼續往下想了。廖老二不知道我心中所想,他坐了一會兒,看我不說話了,就去摸老鬼身上的衣服,估計想找點兒值錢的東西。我也想盡快找出老鬼的真實身份,證明他是不是陽赤山,於是就全神貫註地盯著廖老二的一舉一動。
可是,廖老二剛摸了老鬼的衣服,他馬上就臉色鐵青地把手縮了回來。
“怎麽了?”我忙問。
“這老鬼的衣服有點古怪,他不是布料,好像全是紙做的!”廖老二駭然道。
剛才打鬥時,我光顧著保命,沒有註意老鬼身上的衣服有問題。我心說老鬼莫非真是鬼,世間人皆以絲布綢緞做衣,只有在祭奠先人時,才會燒一些紙衣紙人。那老鬼看起來就不像人,廖老二說那些衣服都是紙做的,我倒沒感到驚訝。只不過,老鬼有實體,這不是一般鬼魂都辦到的事情。為了確認,我又往前挪了半米,忐忑地摸了一把老鬼的衣服,果然是紙做的。
“媽的,真的是鬼!”廖老二驚恐道。
“真的是鬼嗎,可他真有肉體,你見過那只鬼有肉體的。”我遲疑道。
廖老二冷冷地哼了一聲,他想既然是鬼,那就不需要留情了。世界上有法律規定不能殺人,又沒有法律規定不許殺鬼。這地方那麽偏僻,就算真的殺了人,也不會有人發現。廖老二異想天開,正準備把老鬼的頭砍下來,我就趕緊叫他住手。
“你別那麽沖動,等他醒了,我還有話要問他的!”我認真道。
“他又沒有舌頭,你問他,他能答得出來嗎?”廖老二好笑道。
“不能答,總能寫吧?”我執意讓廖老二坐下,不再起殺心。
老鬼身份成謎,就算他蘇醒了,恐怕也無法回答我的問題。在打鬥時,我就註意到老鬼精神有問題,絕對是一個瘋子。老鬼身上的紙衣很罕見,不是那種圖書用紙,是一種很特殊的粗紙。這種紙衣我從未見過,但以前在大學裏讀書時,曾聽大學老師提起唐宋之時曾有紙衣出現過,且是活人穿,並非死人的專利。
紙在南北朝時代開始用於服飾制作,據文獻記載及考古發掘,西涼時已有紙鞋,北魏時也已有紙帳。而紙衣出現,則始見於唐代。當時距安史之亂結束不到一年,歷經七年蹂躪,中原經濟已經殘破,當時無衣無食的百姓只好以紙為衣。還有一些官吏在戰亂逃亡、顛沛流離之時,也會出此“下策”。《舊唐書》就有記載:“及智光死,忠臣進兵大掠,自赤水至潼關二百裏間,畜產財物殆盡,官吏至有著紙衣或數日不食者。”
在唐代末年的戰爭時期。貧民衣紙的情況就更加普遍,人民衣紙完全是在無布可衣的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計。太平歲月裏,有關貧民衣紙的記載很少,其詳情不得而知,但那時的僧人隱士卻有穿紙衣的習慣。一些僧隱穿紙衣而不著絲綿,全因絲綿出自蠶繭,繅絲必須殺害生靈,故不衣“蠶□衣”以體現修道的誠心與慈悲。
現在已非戰亂年代,要穿幾件衣服有何難,王橋道人躲進山裏數十載,他都能穿著粗布道袍。我跟廖老二揣測,老鬼可能是個出家人,秉承了穿紙衣的習慣,不殺生靈。老鬼剛才欲將我們至於死地,可見他已經瘋了,意識不到自己在做什麽。王橋道人在此坐化,若老鬼早就盤踞在石洞裏,他們理應打過照面。
“那你是說,老鬼的舌頭是王橋老弟割掉的?這怎麽可能!”廖老二不信。
“我沒說王橋道人割了老鬼的舌頭,只是說他們可能認識。”我解釋道,“如果真是這樣,那老鬼就不是陽赤山了,因為陽赤山沒有出家,更沒有穿紙衣的習慣,他這麽狠毒,絕不會心疼幾只蠶的生命。”
“這裏是林家的地盤,只要找到林紅巖,把話問清楚不就得了?”廖老二對我說,“不過那混蛋肯定會否認,騙我們說不認識這老鬼。”
“到時候就由不得了。”我說完後,試圖想站起來,可左腳還是很疼。
廖老二見狀就叫我繼續休息,等不那麽疼了再走,不然他可背不動我和老鬼。我也覺得頭疼,現在又不能把老鬼扔在這裏,萬一他跑掉,再找回他就難上加難了。廖老二想了一個辦法,他先把老鬼拖回去,綁在王橋道人坐化的石洞裏。那裏石柱很多,廖老二脫下自己的衣服,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將被綁住雙手的老鬼捆在了一根石筍上。
我沒看見廖老二怎麽綁人的,他拖著老鬼往回走後,我就一個人坐在石廊裏。頓時,我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,總覺得第二扇石門後別有洞天。我掙紮地想站起來,可左腳一站力就疼,無奈的我只好單腳跳著前行。我扶著旁邊的雕塑,慢慢地往前跳,經過丟棄在石廊裏的腐屍時,不由得吐了起來。
那兩具屍體高度腐爛,膨脹得很誇張,我前天吃的東西都吐了出來。我心生好奇,林家人上哪兒找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,該不會他們與邪教有關吧。我將頭撇開,不再去看那兩具腐屍,繼續往前跳了幾步,終於來到了第二扇石門前。我剛想推開,可擔心石門後又是一道石門,那一定很讓人失望。不過石門之後總有盡頭,不會一直都是石門,所以我就吸了口氣,使勁地推肯了沈重的石門。
第二扇石門後,不再有第三扇石門,可卻讓我疑惑不已。
卷五《蒙頂神香》10.洞天福地
石門後是一個很大的石室,幾乎有一個籃球場那麽寬,嶙峋的山石只生長在石石邊上,騰出了寬廣的空間。石室渾然天成,不需要畫蛇添足地雕琢,其中擺滿了一排排的書架,整整齊齊。若非身處洞穴,四下漆黑無人,我會以為來到了圖書館。
這種怪石洞裏擺了棺材都不奇怪,可擺了這麽多書架,那就顯得很不合格調了。現在已非古時,也非武俠時代,要看書大可以在家裏看,犯不著跋山涉水地來到這裏看書。我數了數書架,最少都有20個,真把書架都裝滿,沒有一萬本是辦不到的。倘若真要把書藏到這種隱蔽的洞穴裏,這些書肯定很珍貴,絕不會是那種隨便在地攤就能買到的。
廖老二把老鬼綁好後,急急忙忙跑回來,看到我已把第二扇石門打開,嚇得在遠處就問我後面是不是有更多的老鬼。當知道石門後是書架,廖老二才放心地走過來,臉上還笑嘻嘻的。我也沒料到石門後是藏書之地,雖然心裏很失望,但書總比老鬼容易對付,起碼不會被書殺死。
我小心翼翼地站在石門邊,確定石室裏沒有埋伏,然後才和廖老二一起走進去。盡管我不是愛書之人,比不上孔乙己,但在此洞天裏遇到這些書架,又豈能錯過千古良機。廖老二也一肚子疑問,早就想歡呼雀越地跑到書架邊了,礙於要扶著腿瘸的我,所以才耐著性子陪我慢慢走過去。
這些書架的書都還在,每一本都擺得很整齊,可黑木架子上已經滿是灰塵了,這說明很長時間沒人碰過這些書了。我隨便抽出一本書,廖老二也在旁邊隨便扯出一本冊子,倆人就各自大致地瀏覽。如我所料,這些書都是古書,而非現代印刷版本,都是用毛筆一個個字寫出來的。
我們站在一排排書架的中間,翻開了塵封的冊子,裏面記載的竟都與茶有關。僅僅粗略地瀏覽了一排書架的一層,我就大感自己知識貧乏,都快吸收不過來了。這些經書包羅萬象,不只有名家典籍,還有民間無名之輩的手記。比較有名的就有:唐朝陸羽《茶經》、宋朝蔡襄《茶錄》、黃儒《品茶要錄》、趙佶《大觀茶論》、元朝王禎《農書·茶》、明朝李時珍《論茶品》、錢椿年《茶譜》、清朝震鈞《茶說》……簡直數之不盡,要全部看完都得花一輩子的時間。
我拿起趙佶的《大觀茶論》,喜出望外,迫不及待地占有己有。《大觀茶論》是中國第一部由皇帝撰寫的茶書,我一直想看一看,可都沒時間。這本書在民間有全本,可石室裏的書都是由毛筆抄寫,並有很詳細的註解,非民間所能得見的版本。我翻看到最後,發現此書還有大部分全新的內容,想必民間流傳的版本已經缺失了,並不是真正意義的“全本”。
廖老二找到了明朝田藝蘅的《煮泉小品》,他比我還開心,那是一本品評天下泉水的茶書,絕對是茶人取水的權威之作。那本冊子很厚,我拿過來掃了幾眼,也比民間流傳的版本多了一半以上的內容。還有一些無名之輩的茶書,比起名家之作,他們也毫不遜色。也許生不逢時,或又淡薄名利,因此這些無名之輩留下的典籍就成了遺珠之憾,不為世人所得見。
廖老二驚嘆地望著眾多典籍,向我問:“小路,這些書都是林家收藏的嗎?”
“這些書肯定不是林家收藏的,是洞府原主人留下的!”我哼了一聲,說道,“難怪他們一直把守茶場,禁止外人出入,原來巖壁裏藏了這麽一個洞天福地!”
“原主人,難道是……”
沒等廖老二把話說完,我立馬打斷道:“你別又跟我提什麽老仙翁,除了這些書,沒有一個地方像仙洞,全是嚇人的玩意兒!”
“老仙翁都離開那麽多年了,妖物占據了洞府嘛!”廖老二不服輸地解釋。
我合上一本書,一邊塞回去,一邊說:“妖怪還會看書?騙小孩呢?”
廖老二爭不過我,投降道:“那你說說看,這些書都是誰留下來的?”
我腦子空空蕩蕩,沒有一點兒想法,這些書絕對囊括了所有的茶書典籍,恐怕茶王見了都會汗顏。歷史上,除了偶爾露面的茶王,沒有一個能夠融會貫通百家茶說。喜愛武夷巖茶的名人有很多個,包括歐陽修、蘇軾、陸游、朱熹、以及乾隆。乾隆最愛巖茶,也很關註巖茶的生產,現存的有關清政府嚴禁官吏低價購茶的茶令摩崖都有七處之多。甚至在原崇安縣衙大門口,立有一塊乾隆禦筆親書的石碑:爾薪爾奉,民脂民膏。小民易欺,上蒼難瞞。
廖老二聽我誇誇其談,震驚道:“你是說這個巖洞是乾隆他老人家下旨建造的嗎?”
“我沒有這麽說,只不過山洞裏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。”我坦言道。
在我從雲梯爬進來時,我就已經註意到山洞的規格了,再闊綽的茶商也無法做到這個程度。更何況,古時的門派典籍都秘不外傳,想要全部收集,難如登天,就連茶王也辦不到。可是,門派再大,也大不過朝廷,皇帝老子一道聖旨下來,你敢不交就滿門抄斬。皇帝老子自古以來沒為難過民間裏的派系,多半是那些皇帝不感興趣,但乾隆不同,他可是皇帝裏最愛喝茶的一位。
乾隆“以茶治國”流傳下很多故事,諸如他剛登基,便在中堂大臣張廷玉家中品查,並親自動手泡茶分賜眾臣,同時說“治國如沏茶,要取中庸之道,太寬太猛都不宜。需剛柔並用,陰陽相濟,因時因地制宜。”當時,康熙晚年施政過寬,包庇了一批巨貪,而雍正又施政過嚴,大開殺戒,搞得人人自危。於是,乾隆才以茶明理,把他治國的方針講個透徹。
還有一個很著名的事件,那就是乾隆在立永琰為太子前,曾和以後成為嘉慶的永琰喝茶。喝茶前,乾隆介紹茶葉是新入貢的武夷山大紅袍,並叫永琰趁熱喝,否則巖韻稍縱即逝。永琰一喝就覺得不勝苦澀,也立刻知道喝的不是新茶,而是陳年大紅袍。原來,乾隆故意說反,是在用武夷陳茶提醒永琰,陳茶比新茶更有韻,登基後千萬不可忘乎所以。
除了乾隆有這個能力,我真想不到還有誰能建造此地的洞天福地,可他建造這裏的原因我就想不到了。如果是為了收藏茶葉典籍,大可以把書都放在皇宮裏,總比放在山裏安全。這裏水氣那麽重,書很容易被侵蝕,我們拿在手上的古書很多都一觸即破了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此處又與乾隆無關,但除了他又想不到別人了。
廖老二將信將疑:“這些書如果真是乾隆那時留下的,那林家就太過分了,占著這麽好的東西不分享,還想讓這些書爛在這裏!”
“林家人才輩出,盤踞一方,很可能就是依仗了這些珍貴的典籍。”我嘆道,人果然自私,無時無刻不想著自己。
“早聽說道教有72個洞天福地,武夷山是第16個,這裏真的是人傑地靈。”廖老二仍沈浸在喜悅中。
我長嘆一聲,點頭同意,殘經如果擺到這一處的洞天福地,也會黯然失色。我們倆人看書入迷,全然不記得林紅巖的事情了,如饑似渴地閱覽。我有一種丟西瓜揀芝麻的感覺,恨不得開輛卡車進來,把所有的書都打包帶走。我不知何時覺得這些書都成自己的了,已經在精挑細選,要選幾本最喜歡的經書做為私家珍藏。廖老二比我還貪心,一口氣抱了十幾本書,好幾本都掉在地上了。
我見了就叫廖老二別亂來,趕緊把掉了的書撿起來,要知道這些書都是不覆得見了,被毀壞就再也找不回來了。廖老二沒好氣地把懷裏的書堆在架子上,然後彎腰去撿,我則站著接過他遞上來的書,一本本地塞回原位。一連放了三本書,當我接過第四本書時,就被那書的標題吸引了《兵器·茶》我暗暗吃驚,莫非茶王隨身攜帶的大茶八卦針,就是從此書流傳出去的。書上沒寫作者名字,估計那個作者不想被人知道,又或者抄錄者粗心地遺漏了。我著急地叫廖老二先別撿書了,先幫我照明,我要馬上看看這本書。
此書介紹了十種兵器,它們與尋常兵器不同,形狀各異,在普通人眼裏只是一件沒用的物品。最奇特的地方在於十種兵器均與茶葉有關,大茶八卦針是第十種,書中除了介紹大茶八卦針的使用方法,吹奏茶歌音律的幾種要決,還有如何制造它的具體步驟。更甚,此書還給這十種兵器做了排名順序,大茶八卦針竟然墊底,是十種茶類兵器最差的一種。
我目瞪口呆地翻閱,書裏提到大茶八卦針由一位姓陽的茶人持掌,其他九種兵器也另有歸屬,但十種茶類兵器均是同一位茶人制造出來的。此人情況不詳,只知道是一位女人,她身處四川蒙山地區,深隱不現。我心中大駭,這個女人莫非與小姨有關,是她祖母,或者曾曾曾祖母?
其他兵器嚴格來說都是茶器,其形狀都不出眾,就拿排名第一的醉神茶盞來說,它被描述成一只普通的青色茶盞。醉神茶盞被列為第一,是因其與天下茶葉,以及蜜蜂息息相關,可惜沒說明白。不知是故弄玄虛,還是本書作者不了解,因此不便多言。而且,醉神茶盞是書裏唯一一種沒有記錄制造、使用方法的兵器,只提及發明者是蒙山裏的那位神秘女人,茶盞還在不在那裏,書裏也沒說它的下落。
廖老二面帶驚恐,問道:“依你看,此書何人所作,又在何時而成?”
我心裏也沒底,木清香都找不到小姨了,此處的洞天福地裏又為何有這麽多的線索。若非乾隆這般等級的人物所為,世界上又還會有會有這種能耐。我把《兵器·茶》收入懷裏,此時已不再想看其他書了,只想從石室裏找出洞天福地裏隱藏的線索。廖老二扶著我走出那些書架,我們一步步走到書架的盡頭,那裏是個死角,沒有任何出口。我們又轉身往另個盡頭走,老鬼從這裏跑出來,這說明石洞裏別有洞天,不光珍藏了古書那麽簡單。
當我們強壓興奮地走過去時,兩支手電同時照著前方,如同電影鏡頭慢慢拉近。在離盡頭約五米遠時,我吃驚地看著盡頭處的景象,幡然醒悟,終於摸清了石洞的來龍去脈。
卷五《蒙頂神香》11.飭江漢關稅務司
書架的盡頭,有一個案臺和一些桌椅,好似衙門裏的公堂,威風凜凜。案臺和椅子比故宮裏的龍椅還大,誰看了都會想像,坐在那裏的人要麽是個大胖子,要麽是一頭豬。如果這裏是真的圖書館,那個案臺就相當於圖書管理員的工作桌。
我和廖老二嘀咕地走過去,桌子上擺了些冊子,但我們對那些提不起興趣,反而是案臺後的一個石屏風。石屏風通體灰色,上面沒有花紋,只有密密麻麻的字。那些字與石門上的璇璣圖不一樣,它們是一篇敘事劄記。當走入這處洞天福地,我就理解璇璣圖的意思了,它代表了豐富的學識,象征了門後那些一輩子都看不完的茶書。
灰色的石屏風上不僅刻了劄記,還有一個紅色方印,以及一個標題——“飭江漢關稅務司設立廠所整頓茶務劄”。廖老二嫌我走得慢,老遠就伸長了脖子,想要看清楚石屏風上的文字。我不看卻已知道上面記載了何事,其實就是江漢關稅務司設立茶務廠所的原由。
“飭江漢關稅務司設立廠所整頓茶務劄”又被世人簡稱為“飭江漢關稅務司”,這個機構由清末的張之洞建立。清末促進農業的組織,有“務農會”或“農學會”,可茶業沒有籌建這種全國或省際的學術團體。官辦的組織,見之於記載的,也只有“江漢關稅務司”成立的整頓茶務廠所。
清末,中國茶業由盛轉衰,印度、日本等地茶業崛起,甚至西方有學者認為茶葉的起源地是在印度。身為洋務派的張之洞為了扭轉局面,整頓茶務,挽回茶利,於是就在產茶之地設立茶務廠所。這種茶務廠所到底成立了多少,後來情況如何,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,只能從流傳下來的“飭江漢關稅務司”的那份劄記裏找到一絲記錄。
武夷山既然是茶鄉,張之洞肯定也設立了一個廠所才山中,而廠所的職能除了培養茶葉,還要收集茶書典籍。關於此事,我也曾聽過,當年有個官方機構,要編寫一部書,美其名曰《茶書總綱》。這份《茶書總綱》囊括天下各家大成,有的茶人不願意給,因此遭到了迫害,很多人都因此失蹤了。可惜這都是一個謠傳,沒有誰見過那份《茶書總綱》,但很多典籍丟失卻真實發生了。
廖老二舌頭打結,許久說不出話來,我看了就說:“你應該知道吧,明朝是茶學的鼎盛時期,傳出了很多部茶書,到了清末才衰落。那時,失落了很多茶書,誰也沒想過這事有沒有問題。再加上戰亂不斷,民不聊生,大家都沒心思關註。現在看來,莫非張之洞把書帶走,然後抄寫下來,藏在此處?”
廖老二吞了吞口水,終於出聲了:“原來他們在這裏搞了個茶務廠所,林家人發現了,由此做大,難怪他們天天守著這裏!這就說得通了,好歹是個官辦組織,即使沒有乾隆地位高,他們也能仗勢欺人。”
“從時間來看,應該就是這樣。只有晚清留下的手抄本,才可能在這麽惡劣的環境下,完好地保存下來。換作明朝以前,這些書早就變成泥巴了。”我心疼道。
廖老二頓時臉色刷白,忙問道:“那……那個老鬼是誰,難道是張之洞的鬼魂?或者他沒死?”
“你別總拿那套迷信思想來嚇唬人,好不好?”我琢磨了一會兒,說道,“張之洞怎麽可能活到現在,他早死了,老鬼肯定和林家有關!”
“難不成林茗那老頭兒沒被氣死,是詐死?”廖老二猜疑道。
我搖頭否定道:“這絕不可能,如果是詐死,林家人沒必要費心思去找什麽茶壺。何況老鬼的年紀肯定比林茗還大,絕對接近或者超過一百歲了。”
廖老二松開扶著我的手,撓了撓頭,不好意思道:“你說的也對,如果老鬼是林茗,林家人應該不會割掉他的舌頭,好象他已經住在這裏很久了,甚至比王橋道人還久。”
我單腳往前跳了幾步,撞到了石質案臺,廖老二見狀就緊張地跑過來扶我。我大手一揮,示意不需人扶,然後慢慢地轉到了石質案臺的後面。案臺上的冊子淩亂不堪,還一支毛筆擱在一旁,似乎當時的人在寫什麽。我望著案臺,又擡頭看了看幾十排書架,心裏有一種很不祥的預感。這裏的茶書既然如此珍貴,那為什麽茶務廠所的人沒有帶走,他們是遇到戰亂而被迫撤離,還是路上出事了沒能趕回來?
可是下梅村的老人們都很自豪地告訴我們,歷史上除了土地革命時期,發生過幾起國共之間的戰火劫亂外,下梅從沒遭遇過嚴重的戰爭外患。日寇戰機轟炸赤石、公館、城關、星村、五夫這些村落時,也不敢貿然闖入下梅上空。
我心說看來與戰火無關,此處這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小路,你是不是存心叫我看啊,真他媽惡心!”廖老二撫著脖子,像是要吐了的樣子。
“你到底看到什麽了,別跟我說廢話!”我心急道。
廖老二面對著我,背對著身後的人,咽了一口唾沫才告訴我,那兩個人根本不是活人。他們穿著壽衣,全身高度腐爛,已經膨脹得全身變形了。石門後彌漫了灰色霧氣,其實是從腐屍裏散出來的屍氣,難怪聞了會暈倒。廖老兒還誇自己,幸虧他把石門推開,要不我們倆早就成了陪葬品了。
我聽廖老二誇誇其談,很想去看個究竟,可又走不動。石廊又不是墓穴,怎麽會有死人,總不會那兩個死人自己爬到這裏吧。忽然,我想起王橋道人的金身也移動過,心底就冒出一絲寒意。難道仙洞裏的死人都有生命,還能隨便走動,不受陰陽控制。我剛有這個想法,視線的餘角竟看到長廊裏的雕塑動了。
“廖老二,你快去看看,剛才雕塑動了!”我著急地把這個發現告訴廖老二。
可是,廖老二卻不肯信:“你又耍我了,這些雕塑又沒有生命,怎麽可能動,你是不是老花眼了?”
“我的眼睛好得狠,怎麽會看走眼,絕對錯不了。”我堅持道。
廖老二拗不過我,無奈道:“那你說,剛才是哪個雕塑動了,我去瞧瞧。”
我剛才是用餘光瞥見的,只記得是左邊那排的雕塑動了,卻看不出是哪個雕塑動了。石門後兩排都有雕塑,他們都全身武裝,猶如守衛仙洞的士兵。我越看越心寒,這些雕塑都和真人一樣的大小,且栩栩如生,萬一真能活動,他們手上的兵器都能夠殺死我們一百次了。
廖老二一連“唉”了好幾聲,不情願地走過去,漫不經心地檢查雕塑。我總覺得雕塑手上的兵刃會隨時朝廖老二看下來,於是就叫他小心一點兒,可他卻不領情地哼了哼。當廖老二走到左排第五個雕塑時,腳步就停下來了,他狐疑地湊近一看,雕塑手上的斧頭就猛地砸了下來。
我駭然地大叫小心,廖老二眼疾手快地空手入白刃,硬是把大斧頭擋住。那雕塑忽然就活了,眼看斧頭沒能取了廖老二的小命,他就用力地廖老二推向另一面雕塑。對面的雕塑都被他們撞得東歪西倒,我看到廖老二堅持不住了,於是趕緊瘸著腿去幫忙。我疼得厲害,此刻也顧不了形象,大喊大叫地朝廝打的兩人沖過去。
我剛蹣跚地跑過去,馬上就聞到活雕塑身上很臭,屎都比他身上的味道香。廖老二已經被活雕塑用斧頭壓在地上了,我兩手抓住活雕塑的肩膀,使勁地把他扳開。活雕塑惱了,他掙脫廖老二的手,狠狠地將他砸暈。接著,活雕塑立刻轉身朝我揮舞斧頭,我手無寸鐵,看了看旁邊的雕塑都拿著武器,索性就奪下一把利劍對劈。
活雕塑其實和人長得一樣,但他的頭發已經淩亂不堪,比王橋道人的好要長。那些頭發可能早就白了,但因為頭發長期不洗,所以染了很多泥巴,就跟滾過淤泥的馬尾巴一樣。他的兩眼呆滯,皮膚幹皺,可力氣大得出奇。我剛才去抓他肩膀,碰到他皮膚時,都感覺不到一點溫度。這要不是鬼,就是一個怪人,仙洞裏又怎麽會留下這種鬼怪呢。
廖老二還昏迷在地上,或者躺在地上裝死,我的左腳很疼,還沒能抵抗一分鐘,手裏的兵器就被對方的斧頭給打飛了。我心說乖乖,這老人家比鬼還可怕,難怪守夜人要逃出去,原來石門後有這麽生猛的惡鬼。我一時分神,這老鬼就撲上來,好在他已經丟開了斧頭,只是用雙手掐住我的脖子。
老鬼心狠手辣,根本不給我還手的餘地,掐得我氣都喘不過來了。我咿呀咿呀地想喊救命,那老鬼就朝我呼氣,他口裏的氣熏得我最後的力氣都沒了。看到我束手就擒,老鬼竟開心地大笑,但沒有說過一個字,這讓我懷疑鬼可能不會講人話。
這時,我的頭越來越重,可借著丟在地上的手電,居然發現老鬼的嘴裏只有一小半截舌頭——他的舌頭被人剪掉了!
卷五《蒙頂神香》09.紙衣
陽赤山!
望著掐住我脖子的老鬼,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裏的念頭就是這個名字——神秘失蹤的茶王。陽赤山如果活到現在,歲數就攀到90多歲了,老鬼也是一副近百歲的模樣,會不會是同一個人。老鬼雖老,力氣卻大得出奇,我無法動彈,都快口吐白沫了。我剛要翻白眼,老鬼幹枯的雙手就松開了,並倒在地上。
我痛苦地咳嗽著,睜開眼睛看了看,廖老二正緊握手電,大喘粗氣地望著我。原來這王八蛋剛才是真的在裝死,等老鬼一心要掐死,他就偷偷地爬起來,用已經壞掉的手電打暈老鬼。說來諷刺,廖老二發狠地朝老鬼頭猛敲,壞掉的手電竟然又能照明了。盡管這招有點損,但我沒計較,好歹廖老二救了我一命。
我撿起自己的手電,捏開昏迷老鬼的嘴,往裏一照,然後說:“你看,這老鬼沒有舌頭,大概被人割掉了。”
“我操他娘的,剛才差點嚇死我,幸虧我急中生智,想起遇到黑熊要裝死。”廖老二還處於驚慌的狀態,沒有聽見我的話。
我提高了音調:“餵,廖老二,你別嘮叨了,快找根繩子把老鬼綁起來。萬一他醒了,我們就治不住他了。”
廖老二又廢話了幾句,並去檢查了其他雕塑,以防還有活人假扮雕塑。我擔心老鬼會隨時醒過來,於是就催廖老二動作利索點,先別去看其他雕塑了。可我們進來時,沒料到會遇到這個老鬼,因此誰也沒準備繩子。我不願意動腦筋了,索性解開皮帶,把老鬼的雙手放綁,免得他又瞎折騰。
我將老鬼綁好,再把他翻過來,端詳他的面相。廖老二也很驚訝,這老鬼恐怕是個瘋子,要麽就真的是鬼。我撥開老鬼淩亂的長發,心說山洞裏怎麽會有此人,莫非林家人在茶場裏的秘密不止一個?可惜老鬼的臉上沒寫名字,我也沒見過陽赤山本人,除非祖父活過來,否則我認不出老鬼的真實身份。
祖父在佛海遇到陽赤山,他接過殘經就逃走了,之後陽赤山是否被英國人抓去,又或者成功地逃脫了,祖父都沒有親眼見到。我疑惑地望著老鬼,癱坐在地上,甚至把左腳的疼痛都忘記了。廖老二把石廊搜索了幾次,沒有發現活人,他才放心地和我一起坐下。
屁股還沒坐熱,廖老二就對我說:“石廊盡頭有扇虛掩的門,我沒敢打開,不過後面好像沒動靜。”
我聽了就用手電照過去,那扇石門也刻了璇璣圖,和前一扇一模一樣,那副千古謎圖肯定不是裝飾那麽簡單。剛才和老鬼惡鬥,我的腳傷又加重了,除非單腳跳著走,不然根本站不起來。因此,我就無奈地坐在地上,沒有心思去想石門後會不會又是一道門,或者林紅巖就坐在後面。
廖老二這時才關心地問:“小路,你的腳怎麽樣了,還能走嗎?”
我苦惱道:“你這不是廢話嘛,我要還能走,還會傻乎乎地坐在這裏?”
廖老二心生好奇,撩起我的褲腳,看了後就嚴肅地說:“你的腳腫得跟蘿蔔一樣,我看還是先出去吧,拖延了時間,可能會殘廢。”
“你嚇唬我啊?”我後怕地問。
其實,我剛才就想到這個問題了,在武漢第一次受傷時,醫生就說過覆原不宜劇烈運動,否則會導致殘廢。受傷一年後,我每次走路急了,左腳踝總能聽到“咯吱咯吱”的聲音。這一次又受傷,即便不會殘廢,我也必須養傷數月才能恢覆。如果林紅巖現在出現,將所知一並相告,那我也不能馬上起程去尋找深山大宅,除非木清香願意等我。
一想到木清香可能只身前往,不願意浪費幾個月的時間等待,我就不願意繼續往下想了。廖老二不知道我心中所想,他坐了一會兒,看我不說話了,就去摸老鬼身上的衣服,估計想找點兒值錢的東西。我也想盡快找出老鬼的真實身份,證明他是不是陽赤山,於是就全神貫註地盯著廖老二的一舉一動。
可是,廖老二剛摸了老鬼的衣服,他馬上就臉色鐵青地把手縮了回來。
“怎麽了?”我忙問。
“這老鬼的衣服有點古怪,他不是布料,好像全是紙做的!”廖老二駭然道。
剛才打鬥時,我光顧著保命,沒有註意老鬼身上的衣服有問題。我心說老鬼莫非真是鬼,世間人皆以絲布綢緞做衣,只有在祭奠先人時,才會燒一些紙衣紙人。那老鬼看起來就不像人,廖老二說那些衣服都是紙做的,我倒沒感到驚訝。只不過,老鬼有實體,這不是一般鬼魂都辦到的事情。為了確認,我又往前挪了半米,忐忑地摸了一把老鬼的衣服,果然是紙做的。
“媽的,真的是鬼!”廖老二驚恐道。
“真的是鬼嗎,可他真有肉體,你見過那只鬼有肉體的。”我遲疑道。
廖老二冷冷地哼了一聲,他想既然是鬼,那就不需要留情了。世界上有法律規定不能殺人,又沒有法律規定不許殺鬼。這地方那麽偏僻,就算真的殺了人,也不會有人發現。廖老二異想天開,正準備把老鬼的頭砍下來,我就趕緊叫他住手。
“你別那麽沖動,等他醒了,我還有話要問他的!”我認真道。
“他又沒有舌頭,你問他,他能答得出來嗎?”廖老二好笑道。
“不能答,總能寫吧?”我執意讓廖老二坐下,不再起殺心。
老鬼身份成謎,就算他蘇醒了,恐怕也無法回答我的問題。在打鬥時,我就註意到老鬼精神有問題,絕對是一個瘋子。老鬼身上的紙衣很罕見,不是那種圖書用紙,是一種很特殊的粗紙。這種紙衣我從未見過,但以前在大學裏讀書時,曾聽大學老師提起唐宋之時曾有紙衣出現過,且是活人穿,並非死人的專利。
紙在南北朝時代開始用於服飾制作,據文獻記載及考古發掘,西涼時已有紙鞋,北魏時也已有紙帳。而紙衣出現,則始見於唐代。當時距安史之亂結束不到一年,歷經七年蹂躪,中原經濟已經殘破,當時無衣無食的百姓只好以紙為衣。還有一些官吏在戰亂逃亡、顛沛流離之時,也會出此“下策”。《舊唐書》就有記載:“及智光死,忠臣進兵大掠,自赤水至潼關二百裏間,畜產財物殆盡,官吏至有著紙衣或數日不食者。”
在唐代末年的戰爭時期。貧民衣紙的情況就更加普遍,人民衣紙完全是在無布可衣的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計。太平歲月裏,有關貧民衣紙的記載很少,其詳情不得而知,但那時的僧人隱士卻有穿紙衣的習慣。一些僧隱穿紙衣而不著絲綿,全因絲綿出自蠶繭,繅絲必須殺害生靈,故不衣“蠶□衣”以體現修道的誠心與慈悲。
現在已非戰亂年代,要穿幾件衣服有何難,王橋道人躲進山裏數十載,他都能穿著粗布道袍。我跟廖老二揣測,老鬼可能是個出家人,秉承了穿紙衣的習慣,不殺生靈。老鬼剛才欲將我們至於死地,可見他已經瘋了,意識不到自己在做什麽。王橋道人在此坐化,若老鬼早就盤踞在石洞裏,他們理應打過照面。
“那你是說,老鬼的舌頭是王橋老弟割掉的?這怎麽可能!”廖老二不信。
“我沒說王橋道人割了老鬼的舌頭,只是說他們可能認識。”我解釋道,“如果真是這樣,那老鬼就不是陽赤山了,因為陽赤山沒有出家,更沒有穿紙衣的習慣,他這麽狠毒,絕不會心疼幾只蠶的生命。”
“這裏是林家的地盤,只要找到林紅巖,把話問清楚不就得了?”廖老二對我說,“不過那混蛋肯定會否認,騙我們說不認識這老鬼。”
“到時候就由不得了。”我說完後,試圖想站起來,可左腳還是很疼。
廖老二見狀就叫我繼續休息,等不那麽疼了再走,不然他可背不動我和老鬼。我也覺得頭疼,現在又不能把老鬼扔在這裏,萬一他跑掉,再找回他就難上加難了。廖老二想了一個辦法,他先把老鬼拖回去,綁在王橋道人坐化的石洞裏。那裏石柱很多,廖老二脫下自己的衣服,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將被綁住雙手的老鬼捆在了一根石筍上。
我沒看見廖老二怎麽綁人的,他拖著老鬼往回走後,我就一個人坐在石廊裏。頓時,我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,總覺得第二扇石門後別有洞天。我掙紮地想站起來,可左腳一站力就疼,無奈的我只好單腳跳著前行。我扶著旁邊的雕塑,慢慢地往前跳,經過丟棄在石廊裏的腐屍時,不由得吐了起來。
那兩具屍體高度腐爛,膨脹得很誇張,我前天吃的東西都吐了出來。我心生好奇,林家人上哪兒找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,該不會他們與邪教有關吧。我將頭撇開,不再去看那兩具腐屍,繼續往前跳了幾步,終於來到了第二扇石門前。我剛想推開,可擔心石門後又是一道石門,那一定很讓人失望。不過石門之後總有盡頭,不會一直都是石門,所以我就吸了口氣,使勁地推肯了沈重的石門。
第二扇石門後,不再有第三扇石門,可卻讓我疑惑不已。
卷五《蒙頂神香》10.洞天福地
石門後是一個很大的石室,幾乎有一個籃球場那麽寬,嶙峋的山石只生長在石石邊上,騰出了寬廣的空間。石室渾然天成,不需要畫蛇添足地雕琢,其中擺滿了一排排的書架,整整齊齊。若非身處洞穴,四下漆黑無人,我會以為來到了圖書館。
這種怪石洞裏擺了棺材都不奇怪,可擺了這麽多書架,那就顯得很不合格調了。現在已非古時,也非武俠時代,要看書大可以在家裏看,犯不著跋山涉水地來到這裏看書。我數了數書架,最少都有20個,真把書架都裝滿,沒有一萬本是辦不到的。倘若真要把書藏到這種隱蔽的洞穴裏,這些書肯定很珍貴,絕不會是那種隨便在地攤就能買到的。
廖老二把老鬼綁好後,急急忙忙跑回來,看到我已把第二扇石門打開,嚇得在遠處就問我後面是不是有更多的老鬼。當知道石門後是書架,廖老二才放心地走過來,臉上還笑嘻嘻的。我也沒料到石門後是藏書之地,雖然心裏很失望,但書總比老鬼容易對付,起碼不會被書殺死。
我小心翼翼地站在石門邊,確定石室裏沒有埋伏,然後才和廖老二一起走進去。盡管我不是愛書之人,比不上孔乙己,但在此洞天裏遇到這些書架,又豈能錯過千古良機。廖老二也一肚子疑問,早就想歡呼雀越地跑到書架邊了,礙於要扶著腿瘸的我,所以才耐著性子陪我慢慢走過去。
這些書架的書都還在,每一本都擺得很整齊,可黑木架子上已經滿是灰塵了,這說明很長時間沒人碰過這些書了。我隨便抽出一本書,廖老二也在旁邊隨便扯出一本冊子,倆人就各自大致地瀏覽。如我所料,這些書都是古書,而非現代印刷版本,都是用毛筆一個個字寫出來的。
我們站在一排排書架的中間,翻開了塵封的冊子,裏面記載的竟都與茶有關。僅僅粗略地瀏覽了一排書架的一層,我就大感自己知識貧乏,都快吸收不過來了。這些經書包羅萬象,不只有名家典籍,還有民間無名之輩的手記。比較有名的就有:唐朝陸羽《茶經》、宋朝蔡襄《茶錄》、黃儒《品茶要錄》、趙佶《大觀茶論》、元朝王禎《農書·茶》、明朝李時珍《論茶品》、錢椿年《茶譜》、清朝震鈞《茶說》……簡直數之不盡,要全部看完都得花一輩子的時間。
我拿起趙佶的《大觀茶論》,喜出望外,迫不及待地占有己有。《大觀茶論》是中國第一部由皇帝撰寫的茶書,我一直想看一看,可都沒時間。這本書在民間有全本,可石室裏的書都是由毛筆抄寫,並有很詳細的註解,非民間所能得見的版本。我翻看到最後,發現此書還有大部分全新的內容,想必民間流傳的版本已經缺失了,並不是真正意義的“全本”。
廖老二找到了明朝田藝蘅的《煮泉小品》,他比我還開心,那是一本品評天下泉水的茶書,絕對是茶人取水的權威之作。那本冊子很厚,我拿過來掃了幾眼,也比民間流傳的版本多了一半以上的內容。還有一些無名之輩的茶書,比起名家之作,他們也毫不遜色。也許生不逢時,或又淡薄名利,因此這些無名之輩留下的典籍就成了遺珠之憾,不為世人所得見。
廖老二驚嘆地望著眾多典籍,向我問:“小路,這些書都是林家收藏的嗎?”
“這些書肯定不是林家收藏的,是洞府原主人留下的!”我哼了一聲,說道,“難怪他們一直把守茶場,禁止外人出入,原來巖壁裏藏了這麽一個洞天福地!”
“原主人,難道是……”
沒等廖老二把話說完,我立馬打斷道:“你別又跟我提什麽老仙翁,除了這些書,沒有一個地方像仙洞,全是嚇人的玩意兒!”
“老仙翁都離開那麽多年了,妖物占據了洞府嘛!”廖老二不服輸地解釋。
我合上一本書,一邊塞回去,一邊說:“妖怪還會看書?騙小孩呢?”
廖老二爭不過我,投降道:“那你說說看,這些書都是誰留下來的?”
我腦子空空蕩蕩,沒有一點兒想法,這些書絕對囊括了所有的茶書典籍,恐怕茶王見了都會汗顏。歷史上,除了偶爾露面的茶王,沒有一個能夠融會貫通百家茶說。喜愛武夷巖茶的名人有很多個,包括歐陽修、蘇軾、陸游、朱熹、以及乾隆。乾隆最愛巖茶,也很關註巖茶的生產,現存的有關清政府嚴禁官吏低價購茶的茶令摩崖都有七處之多。甚至在原崇安縣衙大門口,立有一塊乾隆禦筆親書的石碑:爾薪爾奉,民脂民膏。小民易欺,上蒼難瞞。
廖老二聽我誇誇其談,震驚道:“你是說這個巖洞是乾隆他老人家下旨建造的嗎?”
“我沒有這麽說,只不過山洞裏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。”我坦言道。
在我從雲梯爬進來時,我就已經註意到山洞的規格了,再闊綽的茶商也無法做到這個程度。更何況,古時的門派典籍都秘不外傳,想要全部收集,難如登天,就連茶王也辦不到。可是,門派再大,也大不過朝廷,皇帝老子一道聖旨下來,你敢不交就滿門抄斬。皇帝老子自古以來沒為難過民間裏的派系,多半是那些皇帝不感興趣,但乾隆不同,他可是皇帝裏最愛喝茶的一位。
乾隆“以茶治國”流傳下很多故事,諸如他剛登基,便在中堂大臣張廷玉家中品查,並親自動手泡茶分賜眾臣,同時說“治國如沏茶,要取中庸之道,太寬太猛都不宜。需剛柔並用,陰陽相濟,因時因地制宜。”當時,康熙晚年施政過寬,包庇了一批巨貪,而雍正又施政過嚴,大開殺戒,搞得人人自危。於是,乾隆才以茶明理,把他治國的方針講個透徹。
還有一個很著名的事件,那就是乾隆在立永琰為太子前,曾和以後成為嘉慶的永琰喝茶。喝茶前,乾隆介紹茶葉是新入貢的武夷山大紅袍,並叫永琰趁熱喝,否則巖韻稍縱即逝。永琰一喝就覺得不勝苦澀,也立刻知道喝的不是新茶,而是陳年大紅袍。原來,乾隆故意說反,是在用武夷陳茶提醒永琰,陳茶比新茶更有韻,登基後千萬不可忘乎所以。
除了乾隆有這個能力,我真想不到還有誰能建造此地的洞天福地,可他建造這裏的原因我就想不到了。如果是為了收藏茶葉典籍,大可以把書都放在皇宮裏,總比放在山裏安全。這裏水氣那麽重,書很容易被侵蝕,我們拿在手上的古書很多都一觸即破了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此處又與乾隆無關,但除了他又想不到別人了。
廖老二將信將疑:“這些書如果真是乾隆那時留下的,那林家就太過分了,占著這麽好的東西不分享,還想讓這些書爛在這裏!”
“林家人才輩出,盤踞一方,很可能就是依仗了這些珍貴的典籍。”我嘆道,人果然自私,無時無刻不想著自己。
“早聽說道教有72個洞天福地,武夷山是第16個,這裏真的是人傑地靈。”廖老二仍沈浸在喜悅中。
我長嘆一聲,點頭同意,殘經如果擺到這一處的洞天福地,也會黯然失色。我們倆人看書入迷,全然不記得林紅巖的事情了,如饑似渴地閱覽。我有一種丟西瓜揀芝麻的感覺,恨不得開輛卡車進來,把所有的書都打包帶走。我不知何時覺得這些書都成自己的了,已經在精挑細選,要選幾本最喜歡的經書做為私家珍藏。廖老二比我還貪心,一口氣抱了十幾本書,好幾本都掉在地上了。
我見了就叫廖老二別亂來,趕緊把掉了的書撿起來,要知道這些書都是不覆得見了,被毀壞就再也找不回來了。廖老二沒好氣地把懷裏的書堆在架子上,然後彎腰去撿,我則站著接過他遞上來的書,一本本地塞回原位。一連放了三本書,當我接過第四本書時,就被那書的標題吸引了《兵器·茶》我暗暗吃驚,莫非茶王隨身攜帶的大茶八卦針,就是從此書流傳出去的。書上沒寫作者名字,估計那個作者不想被人知道,又或者抄錄者粗心地遺漏了。我著急地叫廖老二先別撿書了,先幫我照明,我要馬上看看這本書。
此書介紹了十種兵器,它們與尋常兵器不同,形狀各異,在普通人眼裏只是一件沒用的物品。最奇特的地方在於十種兵器均與茶葉有關,大茶八卦針是第十種,書中除了介紹大茶八卦針的使用方法,吹奏茶歌音律的幾種要決,還有如何制造它的具體步驟。更甚,此書還給這十種兵器做了排名順序,大茶八卦針竟然墊底,是十種茶類兵器最差的一種。
我目瞪口呆地翻閱,書裏提到大茶八卦針由一位姓陽的茶人持掌,其他九種兵器也另有歸屬,但十種茶類兵器均是同一位茶人制造出來的。此人情況不詳,只知道是一位女人,她身處四川蒙山地區,深隱不現。我心中大駭,這個女人莫非與小姨有關,是她祖母,或者曾曾曾祖母?
其他兵器嚴格來說都是茶器,其形狀都不出眾,就拿排名第一的醉神茶盞來說,它被描述成一只普通的青色茶盞。醉神茶盞被列為第一,是因其與天下茶葉,以及蜜蜂息息相關,可惜沒說明白。不知是故弄玄虛,還是本書作者不了解,因此不便多言。而且,醉神茶盞是書裏唯一一種沒有記錄制造、使用方法的兵器,只提及發明者是蒙山裏的那位神秘女人,茶盞還在不在那裏,書裏也沒說它的下落。
廖老二面帶驚恐,問道:“依你看,此書何人所作,又在何時而成?”
我心裏也沒底,木清香都找不到小姨了,此處的洞天福地裏又為何有這麽多的線索。若非乾隆這般等級的人物所為,世界上又還會有會有這種能耐。我把《兵器·茶》收入懷裏,此時已不再想看其他書了,只想從石室裏找出洞天福地裏隱藏的線索。廖老二扶著我走出那些書架,我們一步步走到書架的盡頭,那裏是個死角,沒有任何出口。我們又轉身往另個盡頭走,老鬼從這裏跑出來,這說明石洞裏別有洞天,不光珍藏了古書那麽簡單。
當我們強壓興奮地走過去時,兩支手電同時照著前方,如同電影鏡頭慢慢拉近。在離盡頭約五米遠時,我吃驚地看著盡頭處的景象,幡然醒悟,終於摸清了石洞的來龍去脈。
卷五《蒙頂神香》11.飭江漢關稅務司
書架的盡頭,有一個案臺和一些桌椅,好似衙門裏的公堂,威風凜凜。案臺和椅子比故宮裏的龍椅還大,誰看了都會想像,坐在那裏的人要麽是個大胖子,要麽是一頭豬。如果這裏是真的圖書館,那個案臺就相當於圖書管理員的工作桌。
我和廖老二嘀咕地走過去,桌子上擺了些冊子,但我們對那些提不起興趣,反而是案臺後的一個石屏風。石屏風通體灰色,上面沒有花紋,只有密密麻麻的字。那些字與石門上的璇璣圖不一樣,它們是一篇敘事劄記。當走入這處洞天福地,我就理解璇璣圖的意思了,它代表了豐富的學識,象征了門後那些一輩子都看不完的茶書。
灰色的石屏風上不僅刻了劄記,還有一個紅色方印,以及一個標題——“飭江漢關稅務司設立廠所整頓茶務劄”。廖老二嫌我走得慢,老遠就伸長了脖子,想要看清楚石屏風上的文字。我不看卻已知道上面記載了何事,其實就是江漢關稅務司設立茶務廠所的原由。
“飭江漢關稅務司設立廠所整頓茶務劄”又被世人簡稱為“飭江漢關稅務司”,這個機構由清末的張之洞建立。清末促進農業的組織,有“務農會”或“農學會”,可茶業沒有籌建這種全國或省際的學術團體。官辦的組織,見之於記載的,也只有“江漢關稅務司”成立的整頓茶務廠所。
清末,中國茶業由盛轉衰,印度、日本等地茶業崛起,甚至西方有學者認為茶葉的起源地是在印度。身為洋務派的張之洞為了扭轉局面,整頓茶務,挽回茶利,於是就在產茶之地設立茶務廠所。這種茶務廠所到底成立了多少,後來情況如何,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,只能從流傳下來的“飭江漢關稅務司”的那份劄記裏找到一絲記錄。
武夷山既然是茶鄉,張之洞肯定也設立了一個廠所才山中,而廠所的職能除了培養茶葉,還要收集茶書典籍。關於此事,我也曾聽過,當年有個官方機構,要編寫一部書,美其名曰《茶書總綱》。這份《茶書總綱》囊括天下各家大成,有的茶人不願意給,因此遭到了迫害,很多人都因此失蹤了。可惜這都是一個謠傳,沒有誰見過那份《茶書總綱》,但很多典籍丟失卻真實發生了。
廖老二舌頭打結,許久說不出話來,我看了就說:“你應該知道吧,明朝是茶學的鼎盛時期,傳出了很多部茶書,到了清末才衰落。那時,失落了很多茶書,誰也沒想過這事有沒有問題。再加上戰亂不斷,民不聊生,大家都沒心思關註。現在看來,莫非張之洞把書帶走,然後抄寫下來,藏在此處?”
廖老二吞了吞口水,終於出聲了:“原來他們在這裏搞了個茶務廠所,林家人發現了,由此做大,難怪他們天天守著這裏!這就說得通了,好歹是個官辦組織,即使沒有乾隆地位高,他們也能仗勢欺人。”
“從時間來看,應該就是這樣。只有晚清留下的手抄本,才可能在這麽惡劣的環境下,完好地保存下來。換作明朝以前,這些書早就變成泥巴了。”我心疼道。
廖老二頓時臉色刷白,忙問道:“那……那個老鬼是誰,難道是張之洞的鬼魂?或者他沒死?”
“你別總拿那套迷信思想來嚇唬人,好不好?”我琢磨了一會兒,說道,“張之洞怎麽可能活到現在,他早死了,老鬼肯定和林家有關!”
“難不成林茗那老頭兒沒被氣死,是詐死?”廖老二猜疑道。
我搖頭否定道:“這絕不可能,如果是詐死,林家人沒必要費心思去找什麽茶壺。何況老鬼的年紀肯定比林茗還大,絕對接近或者超過一百歲了。”
廖老二松開扶著我的手,撓了撓頭,不好意思道:“你說的也對,如果老鬼是林茗,林家人應該不會割掉他的舌頭,好象他已經住在這裏很久了,甚至比王橋道人還久。”
我單腳往前跳了幾步,撞到了石質案臺,廖老二見狀就緊張地跑過來扶我。我大手一揮,示意不需人扶,然後慢慢地轉到了石質案臺的後面。案臺上的冊子淩亂不堪,還一支毛筆擱在一旁,似乎當時的人在寫什麽。我望著案臺,又擡頭看了看幾十排書架,心裏有一種很不祥的預感。這裏的茶書既然如此珍貴,那為什麽茶務廠所的人沒有帶走,他們是遇到戰亂而被迫撤離,還是路上出事了沒能趕回來?
可是下梅村的老人們都很自豪地告訴我們,歷史上除了土地革命時期,發生過幾起國共之間的戰火劫亂外,下梅從沒遭遇過嚴重的戰爭外患。日寇戰機轟炸赤石、公館、城關、星村、五夫這些村落時,也不敢貿然闖入下梅上空。
我心說看來與戰火無關,此處這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